初秋时节,“中国薯都”乌兰察布迎来丰收。来到察右中旗土城子乡诚丰薯业公司的种植基地,目之所及一片“薯山薯海”:马铃薯收获机在松软的土地上来回穿梭,将一串串沾着土、连着根的“金豆豆”翻至地表,工人们忙碌着采拾、装袋,地垄间到处是鼓鼓囊囊的纤维袋,不远处是整装待发的货车,田边的柏油路上也有货车不时经过……每年8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这一派繁忙景象就在乌兰察布绵延250公里的马铃薯种植带持续上演。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中国薯都”乌兰察布。绵沙可口的乌兰察布马铃薯,是当地人天天顿顿变着花样儿吃的美食,也是当地享誉四海的优势产品。面对“地上无草、地下无宝”的地情,不甘落后的乌兰察布人把看着不起眼的马铃薯搞出了大名堂:做强种薯、做优鲜食薯、做精加工薯、做大精深加工,壮大合作组织、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全产业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蹚出了一条把“山药蛋”变成“金蛋蛋”的产业振兴之路。
始于天赐
一个地方适合种什么,首先得看它的自然条件。乌兰察布地处北纬41度到北纬43度的内陆深处,平均海拔1152米至1321米,气候冷凉、干旱少雨、多大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松软沙土,水热土气条件有如为种植马铃薯量身打造。这里出产的马铃薯,块茎大、表皮光滑、皮色好、整齐度高、薯形好、干物质含量高、无污染、退化轻、病虫害少,特别是加工专用薯,蛋白含量、酸性、抗凝沉性、白度、粘度、糊化度、透明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
乌兰察布人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长期在全国地级市中居于首位,占内蒙古自治区的近二分之一,约占全国的5%,2022年种植面积约为300万亩。全市约一半的耕地用于种植马铃薯,种植业收入的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均来自马铃薯种植。
经过多年发展,乌兰察布市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2009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马铃薯之都”,2011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乌兰察布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8年被国家认定为“内蒙古乌兰察布马铃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荣获中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入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被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评为“最受市场欢迎名优农产品”,2015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并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产品百强榜,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
壮于集约
要想马铃薯产业长足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是必由之路。四子王旗大黑河乡的宏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今年种了3500亩马铃薯,分为早、中、晚熟品种,能错峰上市。”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负责人李亚平介绍道。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还参观了合作社引进的水肥一体智能滴灌系统和新建成的万吨现代化冷藏保鲜库。
李亚平曾在外企从事马铃薯种植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2018年返乡创立合作社。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实现了土地流转、生产资料采购、技术服务、种植、田间管理、仓储、定价销售“七统一”,最高亩产可达5吨。李亚平还创立了联合盛农农业服务公司,为周边提供标准化种植技术服务。“公司的技术团队已发展到十几人,其中有我以前的多名同事。”李亚平语带自豪地说:“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和管理。”
目前,合作社直接经营9800亩经过改造的高标准农田,带动周边206户农户种植马铃薯2万多亩,技术服务辐射周边5万多亩种植区域。同时,合作社固定用工30人,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600余个。大黑河乡村民王拉弟告诉记者,这些年的马铃薯栽种和收获季,她每天都能在合作社收入200元左右。“我们希望通过示范和服务,带动周边合作社和农民实行标准化种植,从而更好实现保护耕地土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李亚平表示。
乌兰察布马铃薯种植带地势平坦且多数集中连片,如今基本实现了小农生产到机械化生产的过渡。在察右中旗土城子乡,全乡21家公司和专业合作社流转了0.93万亩的耕地用于种植马铃薯,占全乡马铃薯种植面积的33%。“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常年和季节性雇工等形式与全乡25%的常住农户实现了利益连结,带动人均增收2000元,2021年全乡农村常住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乡党委书记任志军说。据统计,乌兰察布市以滴灌为主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100万亩以上,马铃薯播种机、大中型收获机达1万台套以上,马铃薯机械作业率达90%以上,规模种植区域全部实现机械化,农田节水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兴于种业
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先。在马铃薯育种领域,乌兰察布同样有着深厚的底蕴,历史上,我国第一个马铃薯原种场、第一个种薯脱毒实验、第一个标准脱毒苗组培室,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在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子王旗总部的展示区,普通大小的土豆旁边摆放着拇指大小的“小土豆”。“这个叫原原种,是马铃薯最初的种子。”副总经理刘广晶指着“小土豆”介绍道:“在显微镜下把土豆芽最中间仅有0.2毫米的茎尖剥离出来,培养成脱毒苗,经过无土栽培,结出的就是原原种。由原原种产出原种薯,再由原种薯产出一级种薯,由一级种薯产出的才是我们日常食用的商品薯,整个过程长达数年。”很难想象,沾满泥土的土豆,它的种子竟是通过如此精细的培育诞生的。
中加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种薯生产、分级精选、仓储物流、推广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实现了种薯智能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辐射带动全旗农区6个乡镇6250户农民从事种薯种植,较种植普通商品薯人均增收7000多元。图片
中加公司是乌兰察布市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走上“快车道”的缩影。全市现有15家具备资质的种薯企业,共有组培室面积9.65万平方米、网室面积3784亩、气雾培面积50亩,原原种种植基地常年稳定在6万亩、高标准良繁基地达80万亩,年生产脱毒苗2.2亿株、微型薯4.1亿粒,已形成从茎尖脱毒、脱毒苗扩繁、原原种网室生产到原种大田扩繁的马铃薯原良种繁育体系,种薯远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2019年,察右前旗、四子王旗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与此同时,乌兰察布市连年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补贴政策,全面推广了中加系列、希森系列、冀张薯系列、V系列等30多个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源于良种的增产达亩均1500斤左右。
强于链条
薯业振兴,不仅要有品质,更要有品牌,不仅要生产原材料,更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郭晨慧,一家电商公司的负责人,就通过电商运营,把家乡察右后旗的“后旗红”土豆卖出了苹果的价格。郭晨慧所在的乌兰哈达苏木七倾地村面朝火山群,她把得天独厚的产地作为卖点,创立“乌兰土宝”品牌,精挑土豆、精细包装、精准营销,果然让土豆成为“土宝”。现在,公司每年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土豆在500吨以上,销售额可达300多万元,带动当地700户农户增收致富。
原生态的土豆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好吃的薯制品同样受到市场欢迎。在位于察右中旗的蒙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对低温油浴薯条生产线进行开机前的检修调试。这条年产8000吨的生产线投产于2021年,用的是专门加工薯条的马铃薯品种,有水洗、去皮、切片、冻干、筛选、油浴、包装等工序。
“和高温油炸相比,低温油浴薯条含油量低、致癌物少,也能保留更多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公司总经理卢文兵介绍道:“我们生产的薯条有合作品牌‘薯小皇’和自主品牌‘嘟嘟薯’,目前正在布局抖音、天猫等线上平台,努力打开全国市场。”
为进一步提升马铃薯附加值,乌兰察布积极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现有重点马铃薯加工企业32家,年转化鲜薯能力在200万吨左右,实际转化130万吨左右,年加工转化率39%,全产业链产值约66亿元。当地加工企业除了将马铃薯做成精淀粉、全粉、薯条、粉丝、马铃薯酸奶饼、鲜切马铃薯、醋、酱油、料酒等常见的产品,还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乙醇、微生物培养基、乳酸发酵剂、营养增补剂、变性淀粉、淀粉衍生物、淀粉餐具等众多工业产品。
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副局长蔚米胜表示:“下一步,乌兰察布将围绕稳定面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增产增效的思路,发展马铃薯全产业链,全面推进马铃薯提质增效,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中国薯都’影响力。同时,运用好‘原味乌兰察布’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加强‘乌兰察布马铃薯’品牌的宣传、推广,利用多种形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开拓更大市场。”
本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