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以后点名这种事我们家芥菜就不参加了

“你们抓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鲁迅先生,一生用过一百多个笔名,深谙“小号”玩法精髓。其实蔬菜界也有一位“小号”众多的大佬,就是它——

三秒之内喊出它的名字!

说小白菜、油麦菜的先叉出去,说盖菜、儿菜、雪里蕻这些名字的先别打架,你们说的都对都是它——芥菜。甚至你叫榨菜、梅干菜、橄榄菜、疙瘩头,芥菜它都敢答应……

“芥”是有个性的菜

汉字“介”有孤高、耿直的意思,中国人把它加上草字头,送给了芥菜。因为这种植物含有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会给味蕾带来难以形容的刺激味道。在众多滋味平淡的蔬菜中,它独树一帜,显得个性狷介。

这个字也有gài的读音,民间写作盖菜

在长江以南,芥菜能长成半人多高的伟岸植株,叶片还能随剥随吃,剥得越勤,长得越快。相传唐代有位北方人迁居广东,买了棵芥菜随手搁在墙角,没想到它竟长出细长的脚、成精跑了。现在看来,很可能是在温暖湿润环境下,生命力旺盛的菜茎生出根须,给了外地人“插根筷子都发芽”的震撼感受。

茁壮生长的芥菜棚

按照今天的分类学,“芥菜”这个物种属于十字花科芸薹(tái,蒜薹的薹)属。早在6000多年前,它便已生长在黄河流域先民耕种的土地上——陕西半坡遗址中,有专门存放芥菜、白菜种子的小罐。经过几千年栽培,芥菜走遍我国各地,人们发现它潜力巨大,根、茎、叶、花、籽都可用,既能鲜食,又适合腌渍。于是,如今芥菜发展出叶用、茎用、根用三大流派,有了诸多栽培变种和品种,以不同“小号”,活跃于鲜蔬、咸菜两界。

吃叶的芥菜

在菜市场上直接标注“芥菜”来卖的,基本是芥菜的叶用品种,在全国各地区还有众多别名。栽培芥菜的辛辣味已大大减弱,主茎、叶柄肥嫩,炒食口感比一般绿叶菜更清脆,也很适合切碎了与咸肉丁、大米同焖“菜饭”。在温州,这种菜饭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专属食品,据说那天吃了芥菜饭,一年都不会生疥疮。

疥疮:跟我玩谐音梗是吧

2刈菜(IP:台湾)

收芥菜跟割水稻、割草差不多,用镰刀贴着地皮齐根斩断。我国台湾地区根据这种收获方式,称芥菜为“刈(yì)菜”。当地传统年夜饭有一道“长年菜”,就像蔬菜版的长寿面,芥菜叶子整根煮在鸡汤里,吃的时候讲究从头吃到尾,不得咬断,寓意长命百岁。

过生日吃长寿面,过年吃长寿菜

4天菜(IP:浙江)

浙江宁波的市场上会卖芥菜的花葶,称为“天菜”。这其实是叶用芥菜中专为吃花秆而培育的品种,也叫“芥薹”。宁波菜里,芥薹主要做“烤菜”——不是真放在火上烤,而是一种浓油赤酱的红烧做法。宁波人冬至早晨要吃烤菜焖年糕,烤菜在锅里焖煮一夜,象征“薪火不息”,年糕则是“年年高”。

宁波人的年夜饭会有它

6芽菜(IP:四川)

四川宜宾小吃“燃面”油润香辣,好吃的秘诀在于芽菜。它也是用叶用芥菜做的咸菜,但只取茎秆叶柄,剖成均匀的细条,形如嫩芽,因此得名。宜宾芽菜腌制时还会加入糖浆,使它咸中带甜。咸烧白、猪儿粑、干煸四季豆等川菜代表作,都因放了芽菜而倍增鲜香。

宜宾燃面上的芽菜

8梅干菜(IP:浙江、广东)

绍兴的腌菜三蒸三晒,称为“干菜”“乌干菜”,原材料有芥菜、白菜、油菜等几种,芥菜做的最受欢迎。乌干菜烧五花肉,吸饱油脂,滋润耐嚼,甚至比肉还好吃。由于绍兴人爱吃发酵豆制品“霉千张”,乌干菜也被误会成“霉干菜”,其实它的制作方法里并没有“发霉”环节。

怎么会有人不喜欢梅菜扣肉!

图源:纪录片《风味人间》

广东的梅菜做法与乌干菜相近,因主产于梅州而得名。梅菜扣肉甘香肥腴,是客家菜的三大名菜之一,也是无数广东华侨心中的家乡味。

#9高菜(IP:日本)

叶用芥菜传入日本后,得名“高菜”,也做腌菜。日本拉面里常放的“辛子高菜”,就是用辣椒腌的芥菜。和歌山特产“目张寿司”,是用腌制的整张高菜叶子包裹的饭团,据说因为饭团太大,吃的时候要张大嘴,眼睛也随之瞪大,所以得名。另一说是饭团太好吃了,让人目瞪口呆。

吃茎的芥菜

普通芥菜的茎就比很多蔬菜粗壮,口感脆嫩多汁,人们觉得不够过瘾,又特别选育出了一些茎部更“膨胀”的品种。这些茎用芥菜有的适合鲜食,有的被做成咸菜。

棒菜(IP:四川)

西南地区菜市场上,有种很像莴笋的“棒菜”,其实是茎用芥菜,又叫笋子芥、羊角菜。莴笋从内到外都是绿的,叶子掰开会溢出乳白汁液;棒菜则只有外皮绿,内芯颜色润白,叶子也不会流白汁。

棒菜质地柔嫩而富含水分,苦味和辛辣都不明显。四川人喜欢将它切成薄片炒腊肉,腊肉的烟熏味与它的鲜甜相得益彰。

儿菜(IP:四川)

这种芥菜会在茎上长出许多膨大的腋芽,就像一群孩儿偎依着母亲,所以又名抱子芥。主茎、腋芽都能吃,但“儿”的质地更脆嫩。在四川的菜市场里,常能看见告示牌:“儿菜不能全捡儿,必须有妈!”“‘妈带儿’和‘儿不带妈’是不同的价格!”有些超市干脆把“儿”都掰下来,只卖这部分。

儿菜很嫩,清水煮熟、蘸点红油辣子就很好吃,切片炒也十分爽口。

榨菜(IP:四川、重庆)

咸菜界的头号明星榨菜,原料其实是芥菜的特殊变种“茎瘤芥”,粗壮的主茎膨出许多肉瘤,整个儿有拳头大小,俗称“青菜头”,在川渝栽培较多。榨菜之名来自制作工艺,腌制过程中要多次挤压,榨干水分,使成品口感爽脆。

滑动查看3种芥菜茎

吃根的芥菜

高鹗续《红楼梦》后四十回里,有个备受读者诟病的细节是林黛玉吃了“拌着麻油醋的五香大头菜”——这道小菜太乡土了,不大可能出现在食不厌精的贾府。其实,东北人高鹗已经很努力地在写南方特色小菜了,如果用他熟悉的名称,这道菜得叫“五香酱疙瘩”。

南北方在这道菜上就不用争甜咸了吧!

北方的“芥菜疙瘩”、南方的“大头菜”,其实都是腌渍的根用芥菜。在北京,有盐水腌的“水疙瘩”和酱渍的“酱疙瘩”,切成细丝,滴点香油,嚼起来脆生生的。老北京人早餐喝豆汁儿,最喜欢配一碟疙瘩丝。

没那点咸菜我也喝不下豆汁

江苏淮安特产“老卤大头菜”,是将大头菜切成片片相连的书页状,腌在陈年卤水里。昆明的玫瑰大头菜又名黑芥,腌制时加入了本地的玫瑰糖,增添淡淡花香。将玫瑰大头菜切成小丁,和肉末、辣椒碎一起炒,叫“黑三剁”。

黑三剁炒饭,吃云南馆子必点!

芥末和芥菜啥关系?

中国古人最早种植芥菜时,最看重的其实是它的种子。因为芥子辛辣味明显,可以作为调料。所谓的“芥末”,就是芥子磨成的粉。《左传》记载,鲁国两位大夫比赛斗鸡,一人偷偷在自家鸡的羽毛里撒了芥末,试图把对方的鸡呛晕。没想到,另一人给鸡爪子安装金属爪,还是打赢了。这场双方都作弊的斗鸡,最后演变成一场鲁国内战。

芥子,侵华日军的芥子气因为闻着像黄芥末得名

老北京的过年凉菜“芥末墩儿”,将外型瘦长的大白菜横切成“墩”状,开水汆烫后层层码在盆中,一层白菜撒一层芥末、糖、醋混合调料,密封腌制几天后就可以取出来吃。冲鼻的辛味、清脆的口感,让它成为解酒佳品。

北京小吃腻的非常拟,冲鼻的非常冲鼻

芥子和芥末粉都是黄色的,但今天说起芥末,很多人的印象是日料里绿油油的“牙膏”。那其实是“绿芥末”,本来指用山葵根茎磨的酱,因味道类似芥末而得名。但山葵成本太高,且必须现磨现吃,市售的绿芥末,大多由辣根(另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做成,加了绿色素。

可以磨的山葵和本身是白色的辣根

部分图片|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赵之遇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3年12月刊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