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血糖高的人,秋後多吃3種高鉀菜,建議轉給親人看看

多吃蔬菜是從小到大父母繞不開的話題,誠然,蔬菜當中含有很多人體必備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並且蔬菜還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夠幫助緩解便祕的困擾,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健康好幫手。

蔬菜好處多多,除了這些我們常見的效果之外,還有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益處,而在這些不爲人知的好處當中,幫助降血糖就是一個典型,尤其是秋後多吃這三種高鉀菜,更能發揮出乎意料的療效。

血糖是監測我們身體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血糖偏高的人很容易就發展成爲糖尿病,從而引起一系列的並發症,並且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隨着終身的服藥和血糖控制,對生活質量水平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

李強就是一位血糖偏高的人,此前他的飲食習慣一片混亂,基本上都要求頓頓有肉,而且不是普通的肉,都得是那種冒着肥油的,用他的話解釋就是只有這樣的肉吃下去了幹活才有力氣。

所以雖然子女百般勸解,但也無濟於事。而長時間這樣的飲食結構也給李強帶來了無盡的困擾,他的體重常年居高不下,稍微的上下樓梯就氣喘籲籲,不過倒也是有一身蠻力,對於他工作絲毫不產生影響。

於是他便逐漸的忽視了這些改變,選擇了一如既往的保留那些飲食習慣。日子過的也非常快,一次社區體檢就讓他查出了問題,當時社區工作人員特意電話打到了家裏面,提醒他空腹血糖值11.4mmol/L,高於正常值;血鉀水平3.0mmol/L,低於正常值。

這些數值無疑都指向了一個結果/;血糖偏高並且體內的血鉀水平過低,如果任其發展下去,接下來事態可能會朝着不可控的方向發展,聞言李強也是心裏面咯噔一下,心想自己不會正值壯年就早逝吧。

得知李強的擔憂後,社區的工作人員便建議他去醫院做個詳細檢查。這一回李強格外的聽話,早早的就在診室門口等候,講述完自己的症狀後,便開口問道:醫生,這血糖我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這血鉀是什麼啊,有什麼危害嗎?

血鉀是指血液中的鉀離子濃度,它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關鍵物質之一。鉀離子是細胞內的重要電解質之一,它在細胞功能、神經傳導、維持酸鹼平衡等方面都發揮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況下,血鉀的濃度在3.5-5.0mmol/L之間,能維持正常的細胞功能和代謝活動。當血鉀濃度低於3.5mmol/L時,稱爲低血鉀(低鉀血症),而高於5.0mmol/L時則稱爲高血鉀(高鉀血症)。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低血鉀是由於鉀離子從血液中進入細胞內引起的。這可能出現在多種疾病或病理狀態下,例如長時間使用利尿劑、嚴重嘔吐或腹瀉、腎髒疾病等。低血鉀可導致心髒節律異常,肌肉無力,消化道功能紊亂等症狀。

高血鉀則是由於失去控制的鉀離子釋放或排泄增加所致。高血鉀可以由腎髒功能障礙、藥物副作用、酸鹼平衡紊亂等原因引起。高血鉀可導致心髒傳導異常,引起嚴重的心律失常。

李強的情況就屬於是低血鉀,從醫生那得知危害性後李強不免有些心驚,趕緊追問:那我該怎麼辦?別急,秋後多吃這三種蔬菜就能幫大忙。

血鉀是指人體內的鉀離子濃度,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和健康非常重要。血鉀過低(低鉀血症)會引起疲乏、乏力、肌肉無力、心律失常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對於血鉀低的人來說,選擇適當的食物補充鉀元素是非常關鍵的。

而口蘑、豌豆尖和黃豆是常見的蔬菜,它們富含鉀元素,適合血鉀低的人食用。

1.口蘑

口蘑是一種菌類食物,含有豐富的鉀元素。根據數據統計,每100克口蘑中鉀的含量約爲370毫克,這對於血鉀低的人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此外,口蘑還富含蛋白質、纖維素和維生素B等營養物質,有助於提高消化系統功能和免疫力。可以將口蘑炒制、燒煮或加入湯中食用,既美味又營養。

2.豌豆尖

豌豆尖是豌豆的嫩枝和嫩葉,含有較高的鉀元素。每100克的豌豆尖中大約有320毫克的鉀含量,對於增加血鉀水平具有一定的幫助。此外,豌豆尖還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和維生素K等營養物質。

豌豆尖可以用來炒、煮、燉,或者作爲沙拉的配料,不僅味道鮮美,還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3.黃豆

黃豆是一種常見的豆類食物,也是富含鉀的食物之一。每100克的黃豆中鉀的含量約爲170毫克。此外,黃豆還富含優質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B羣等營養物質。

黃豆可以用來制作豆漿、豆腐、豆腐幹等豆制品,也可以煮粥、燉湯,食用非常方便。同時,黃豆還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作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種蔬菜,其他富含鉀的食物還有菠菜、芹菜、土豆、香蕉等。可以適當地搭配這些食物來補充鉀元素,提高血鉀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血鉀低的人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的飲食調節,避免過度攝入鉀元素。因爲血鉀過高同樣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此外,有一些特殊情況的人,如慢性腎髒疾病、糖尿病患者等,攝入鉀元素需要更加謹慎,需遵循醫生的指導。

總之,口蘑、豌豆尖和黃豆是適合血鉀低的人多食用的蔬菜。它們富含鉀元素,同時還含有豐富的其他營養物質,對於調節血鉀水平、增強身體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

但是,在飲食調節過程中仍需謹慎,根據個人情況合理攝入,避免出現過高或過低的現象。同時,如果患有血鉀異常的疾病,還應積極治療基礎病症,切勿只依靠飲食調節。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