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上過舌尖上中國,在廣東潮汕地區廣爲流傳的小吃,你見過嗎?

糖蔥薄餅是一種廣東潮汕地區廣爲流傳的小吃。該小吃起源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福潭村,人稱鴨潭,所以也有人把糖蔥薄餅叫作“鴨潭糖蔥”。糖蔥薄餅,是由一層圓形的薄餅皮包住裏面的長條狀的糖蔥,形狀是跟名字很相符的。糖蔥是長條狀,中間有許多通孔,像是多個蔥孔並排粘在一起,顏色雪白,所以叫糖蔥。而薄餅皮是在一爐上烙熟的,也是白色的,很薄的一張圓餅。糖蔥撒上芝麻,用薄餅包起來,就可以吃了。一首古老的潮汕民謠總是會把人們的思緒拉回到上個世紀,那些關於“糖蔥薄餅”的記憶。

“賣糖蔥薄餅啦……”以前潮汕地區的街頭小巷,時常傳出如此吆喝叫賣聲,雖然這種潮汕小食現在已經漸漸遺忘在城市的周邊,但偶爾某個街頭巷尾還是能見到有攤檔售賣“糖蔥薄餅”、或推着輛單車在叫賣“糖蔥薄餅”的身影。

先說說糖蔥。做糖蔥的主要原料是白糖,要先在鍋裏熬煮成飴,冷卻到合適溫度後才趁熱拉打。拉糖的動作很象北方的拉面,但糖的韌性大,需要一頭固定才好借力。我小時候看到的多是利用釘在木電線杆上的釘子,每次將糖條中間往釘子一掛,拉長之後兩股合在一起又往上掛。這樣不斷重復拉打,不斷將空氣包含在糖裏面,直到變成白色的中空長方形糖條。然後切斷成小指長的段段,成爲香酥甜脆的“白糖蔥”。糖蔥,顧名思義就是有蔥孔而且象蔥白一樣潔白的糖塊。

糖蔥吃起來鬆鬆脆脆,入口即化又不沾牙,實在太好吃了。美中不足的是吃時老要掉糖屑,於是有了薄餅卷糖蔥。

說到薄餅,也許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吃北京烤鴨時用來包餡的那種薄餅。但潮汕的薄餅要更薄,大約十來張疊起來才相當於北京薄餅一張的厚度。潮汕薄餅也不是用擀面仗輾壓出來的,而是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做成的。做薄餅的人一手捧着稀面團,往熱鍋底一抹收回,被粘住附着在鍋上的薄面層隨卻凝固成餅,於是另一手即將薄餅揭起疊放在旁。如此一抹一收,一揭一放,十分地快捷。

很多人通過央視《舌尖上的中國》認識了糖蔥薄餅這一潮汕特有的風味小吃。你也許吃過,但它的制作過程你又是否了解呢?美食因用心而精彩,因味道而香甜。跟着小編,來看看這款小吃是怎麼制作的吧!

首先是熬糖,主要是白糖與麥芽糖。倆糖結合作爲主材料,到底會怎麼做呢?

之後隔水讓它冷卻,過程中要經常攪拌翻動,這個時候糖已經熬成一塊麥芽糖色的糖團。這個過程也是非常的辛苦。

接着就反復拉扯,糖塊也慢慢變成白色。爲什麼說手工制作的東西美味,就是因爲工人們在用心制作美食。

旁邊放這個火爐,拉的時候把糖塊放在爐上轉動烤幾遍,防止糖塊變硬。

再繼續不停地拉呀扯呀,像在拉面條一樣。然後分成了若幹條,大致成型。

最後一道工序:切斷成小片。

糖蔥薄餅其實是沒有“蔥”的,之所以叫糖蔥,是因爲在制作過程中,由於空氣的進入,糖塊裏面形成了許多小孔,每一塊都有16個大孔,每個大孔周圍圍着16個小孔,孔狀成圓形,又因爲是純白色,看起來就像是很多個蔥孔堆積在一起,所以才叫“糖蔥”。

接下來就是薄餅制作,比起糖蔥制作來說,這個步驟十分簡單。

將一面團在發熱的平底板上一貼,轉一圈後迅速拿起。

圓形的餅皮即形成,輕輕一撕就行。

一張餅皮的出爐大概只需20秒左右,非常快。

拿上一張薄餅,放上糖蔥,再撒點芝麻卷起來即可。

餅皮柔韌,糖蔥鬆脆,吃起來很有層次感,而且一點也不黏牙。

糖蔥薄餅的制作過程十分有趣,建議大家也找機會參觀。畢竟在這個機械化年代,此類手工美食很難得,也許以後我們吃到的,就只有機器生產出來的糖蔥薄餅,所以在它還沒消失之前,我們更應該好好去欣賞這一淳樸的民間美食。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