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已成爲繼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之後的“第四高”,作爲代謝類疾病,其不僅會引起痛風,還會增加血栓、糖尿病、慢性腎炎等的發生風險,對全身都會造成損害。
大家都知道,長期的高嘌呤飲食會升高尿酸,因而很多人羣就對肉類、海鮮等都“敬而遠之”,甚至選擇天天吃素~
但其實這樣並不合適!想更好地控制尿酸、預防痛風,有三方面你都需要注意……
01
飲食中暗藏的
“尿酸炸彈”
1、素食中的“嘌呤大戶”
①十字花科植物。像花菜、西蘭花等十字花科植物,由於會抑制尿酸的排出,所以尿酸高的人不能多吃。
②豆苗菜中的嘌呤含量也遠超150mg/100g;黃豆芽的嘌呤約爲500mg/100g。
③蘆筍的嘌呤含量高達500mg/100克,甚至比普通的海鮮還高。
④菌菇類的嘌呤普遍比較高,比如:100g鮮香菇的嘌呤約214mg,而幹香菇的嘌呤含量可達到405mg。
⑤紫菜:每百克紫菜當中就含有約274毫克的嘌呤,絲毫不遜於肉類。
⑥草酸含量高的蔬菜:像菠菜、茭白、韭菜、莧菜、竹筍等。攝入過多的草酸會在體內和尿酸爭奪排泄機會,還會阻礙腸道的吸收,所以不要一次性食用過多。
2、高糖水果
果糖攝入過多時,也會影響尿酸水平。
一方面,果糖攝入增多會導致嘌呤的產生增多,進而導致尿酸水平增高;另一方面,果糖攝入增多會導致人體對胰島素出現抵抗,間接導致尿酸排泄減少。
除了甜品、飲品等高糖食物外,一些水果也含有大量果糖,高尿酸患者要謹慎食用。
①葡萄、奇異果、龍眼、柿子、香蕉等都是果糖含量較高的水果。
3、牢記3點,高尿酸患者也能吃肉
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蛋白質對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不可少,因此高尿酸患者也是需要吃肉的,不過要牢記:
①每天吃肉不宜過多,應控制在100g以內,優先選擇雞、鴨、淡水魚肉等白肉,且需是新鮮的,加工、醃制肉少吃。
②選對部位,像肝、腎、腦等內髒部位不吃,可以選腿肉,比較瘦、有嚼勁,且最好去皮吃。
③烹飪方式最好以水煮爲主或者烹飪前先焯水,因爲嘌呤溶於水;另外不要加太多香辛料,如胡椒、芥末等。
02
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習慣
可能會影響尿酸排泄
雖然說食物中的嘌呤會被身體代謝成爲尿酸,增加尿酸的含量,但是那畢竟只有五分之一,剩餘五分之四主要是人體自身代謝產生的。
換句話說,尿酸高並不完全取決於攝入,飲食調節只是控制尿酸的方法之一,尿酸排泄量不足,是引起尿酸升高的一大原因。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習慣會影響尿酸的排泄:
1、愛喝酒
酒精進入到身體後會代謝產生乳酸,抑制尿酸的排出,從而容易誘發痛風。
酒類中啤酒更爲危險,因爲啤酒中含二氧化碳,吸收迅速,且二氧化碳會轉化成碳酸,降低pH值,導致尿酸排出受阻,發生痛風風險更高。
2、熬夜
熬夜加班、過度勞累可使人體自主神經調節紊亂,易致體表及內髒血管收縮,包括腎血管的收縮,從而引起尿酸代謝異常,排泄減少。
【建議】每晚最好23點前睡覺,保證7~8小時的良好睡眠。
3、久坐不動
很多人工作坐一天,下班回到家也是坐着玩手機、看電視,活動量很少。而如果長期缺乏運動,可導致身體的新陳代謝變慢,影響尿酸的排泄。
另外,活動量不足易導致肥胖,而體重基數越大,尿酸升高的風險便越大。
刊登在《中國心血管雜志》的一項研究顯示:男性體重增加30%,血清尿酸含量則增加1.0mg/dl;女性體重增加50%,血清尿酸含量則增加0.8mg/dl。同時,報告表明,腹型肥胖發生高尿酸血症的風險更高。
建議每坐半小時起來活動活動,每天能進行30分鍾左右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遊泳、騎單車、打太極、瑜伽等,強度過高反而會造成乳酸堆積,不利於尿酸排泄。
04憋尿
長期憋尿,尿液在膀胱裏憋太久很容易繁殖細菌,細菌會經輸尿管逆行到腎,導致尿路感染、腎盂腎炎。
而尿酸產生後的2/3是經過腎髒排泄的,腎一旦出現損傷,排泄廢物的代謝功能下降,容易造成尿酸堆積。
所以該上廁所就趕緊去~
03
多喝水
排尿酸
尿酸主要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因此,除去腎髒疾病與功能障礙這部分的患者外,我們平時也要多喝水。痛風患者每天喝水達到2000mL以上,是促進尿酸排出的一個有效方法。
此外,水中還可以適當加點料,比如玉米須。
玉米須煮水
幹玉米須30克,加適量水煮開放涼即可,這是一天的量。如果是鮮玉米須,稍多一點也可以。
玉米須常被作爲利尿藥使用。除了能促進尿酸排出之外,玉米須還有和肝平膽、涼血瀉熱、利溼消腫等功效。(養生大國醫)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