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養魚,養大養肥。我養魚,是肥魚養瘦再賣。”在開天漁莊,湖南開天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再明,正展示他精心培育的“瘦身魚”。魚起水後放入“瘦身魚池”,不投餌、不拋食,給其洗腸洗胃,讓其吐泥減腥,魚僅靠水中的微生物生活。經過45天到兩個月的“瘦身”,“短、粗、圓”的肥魚變得修長苗條,肉質更緊致。“魚瘦了,豈不虧本?”胡再明回答,“瘦身魚”更生態、更鮮美,也就更賣得起價,在高端消費市場很受歡迎。
養魚是一項傳統養殖產業,在這裏卻科技含量十足。開天新農業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自動投喂系統、充氧系統、魚糞收集裝置能讓它變成有機肥……這還只是“小兒科”;研發特殊魚池、改良配送設備等等,20多項國家專利技術;年產200萬斤品質穩定的鮮魚、四季持續可供,人工成本僅傳統養殖的十分之一。可見,科技是“瘦身魚”的養成祕訣。現在,胡再明將目光投向魚類深加工,依靠更多的科技武器,將打開更加廣闊的市場。
不得不感嘆,在快速升級的消費市場面前,傳統養殖業要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順應消費者的需求,必須以科技創新爲着力點進行轉型升級,才能出品更多人工成本更低、更綠色、更環保的生態農產品,獲得企業發展的新動力。
出品:沈德良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