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衡水紅白喜事大鍋菜

大鍋菜是家常風味的鄉土菜,好吃不貴,經濟實惠。因簡單快捷,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所以桃城區的許多農村至今還保留着婚喪嫁娶用大鍋菜招待親朋好友的習俗。

過去,遇到紅白喜事要做大鍋菜時,一般都是在院子裏搭個簡易的大棚,現盤鍋頭(爐竈),用一口挺大的鐵鍋熬菜。現在每村都有紅白理事會,準備着大鐵鍋,鐵鍋被鑲嵌在鐵皮包裹着的土爐竈上(能搬動)。有的地方把兩口鍋連在一起,鐵架子鐵皮包裹着爐竈,底下焊着輪子方便移動,誰家有紅白喜事誰家就拉過來使用,這樣一個竈口添柴,兩口大鐵鍋均能受熱,一個鍋炒菜,一個鍋燒水、熥饅頭,省時省力節約能源。做大鍋菜除了大鐵鍋必不可少,再有就是燒劈柴拉風箱(現在多用吹風機助燃)才能做出口味純正的鄉土氣息濃鬱的大鍋菜。老人們都說:“大鍋菜雖然土,卻能上得大席面”。隆重的場合吃大鍋菜,鍋大量足肉多菜多,遠親近鄰只要進了門都可以大吃大喝一頓。大鍋菜的主要原料是五花肉、蘑菇、粉條,豆腐,蔬菜根據季節不同冬天用白菜,夏秋用冬瓜、南瓜,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用菠菜,也可以不用菜就用豆腐,調味料也不復雜都是家常用的蔥、姜、蒜、鹽、花椒、大料、醬油、味精等。制作時得十幾個人圍着鍋臺轉,掌勺的、燒火的、洗菜切菜的、燒水燙粉條的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吃過早飯就開始忙活,中午11點半之前就得把第一鍋菜熬出來,不能誤事。以東瓜大鍋菜爲例:蘑菇泡好摘洗幹淨,冬瓜去皮去籽切成大片,豬肉切片,花椒大料用清水泡好,粉條用開水泡好(時間得掌握準,泡的時間長了容易爛,時間短不易熟)。掌勺的把各種調料備齊,燒火的把火燒得旺旺的,燒好一鍋水把冬瓜在開水中焯一下,撈出來在漏篩裏控幹水分,備用。把鍋洗幹淨,放花生油、白糖——炒糖色,此時火苗挺高但虛而不實,等白糖變黃剛一起泡有了香味(賈冽說最好是等糖泡下去,但不能冒煙的時候,但是這樣操作需要很高的技術),馬上放肉進去翻炒,加醬油調色,再入蔥、姜、蒜、調料水、鹽炒勻,放料酒、醋除腥去膩,加蘑菇、開水,大火燉煮,大約一支煙的工夫香味便飄滿小院,撤了吹風機,燉一會兒,最後放味精出鍋(40斤肉分兩鍋上色即可)。接下來再次把鍋刷幹淨,放花生油燒熱炸花椒,等油溫九成熱放冬瓜、粉條,依次醬油、鹽炒勻入味,在將上好糖色的豬肉(一般10多斤)放入同炒一下,這樣可以使冬瓜、粉條充分吸收豬肉的香味和其他原材料的營養,放豆腐(也可不放),加水,旺火燉煮,開鍋調鹽口,濃香適口的大鍋菜就熬好了。午飯都是一塊兒吃,熬好一鍋掏在甕裏保溫,再做下一鍋。一鍋菜大約夠三十個人吃,看來的人多少掌握菜量,百十號人就得熬三鍋菜。

這邊忙着做大鍋菜,主家的各種儀式按部就班依次進行。若是過白事,上午11點之前親戚朋友過來吊唁,出殯的那天就都不走了中午吃大鍋菜。在民間八九十歲老人的喪事被稱之爲喜喪,五日爲吊唁期,儀式繁雜但儉而不奢。門前懸掛一個鼓,有一個人在門口看管,男子來吊唁敲一下,女子來吊唁敲兩下,以示院內守靈的孝子、孝女、侄子、孫子做好準備,若是夫妻同來,也不一起進去,各行其禮。近親和交情深厚的朋友上供,供品數量不等,有雞、魚、方子肉、面包、花饅頭,被稱之爲助喪,靈前行大禮舉哀。尋常交往就是一打紙錢,或者加一袋饅頭謂之送行。桃城區貢青伏民間藝術團的嗩吶鼓樂聞名遐邇,他父親貢懷月是身懷絕技的民間嗩吶藝術家,方圓百裏都有名氣,但凡農家有個紅白喜事都會請他們去“鬧鬧動靜”。上供的親朋到來,有專門的人在胡同口負責擺供、擡供,貢懷月吹起嗩吶院子裏面守靈的人們就知道來人了。閨女女婿上供,來幫忙的人是要“開玩笑”的,因爲他們都是分文不取,另外還有個講究叫“鬧喜喪”。人們擺好供品不擡桌子,故意晃蕩就是不走,嗩吶聲響得急,閨女女婿從懷裏掏出一盒煙恭恭敬敬地放到供桌上,幫忙的人還是不走(故意嫌少),貢懷月見狀把嗩吶吹得更歡,左鄰右舍看熱鬧的人一圍,閨女女婿忙忙地再掏出一盒煙來,至此恰到好處,嗩吶前行,吊唁的人跟在供桌後面進院子祭奠行禮。

掌勺的忙活完了中午飯,還有其它的差事要做。只見他拿着兩瓶酒兩盒煙,一路走一路給鄉親們遞煙敬酒,表示謝意!婦女這邊也要讓到,不抽煙不喝酒“讓到就是禮”,這是禮數。中午的飯菜各有安排,早起刨墳的,臨近中午擡閒食甕的,下午擡重(擡棺材)的,貢青伏民間藝術團的人們,上四涼四熱,有酒,但人們並不多喝(下午還有差事)。最後吃大鍋菜就饅頭。放上點醋,那味道極香!有人能連吃三大碗,不用斯文不必客氣,吃飯吃得香,讓人心不慌,下午出殯是重頭戲,再說讓人們吃飽吃好也是主人的一片心意。喜喪出殯晚,下午3點多鍾起靈,孝子執幡摔瓦,男子步行走在棺材的前面,女子坐車跟在棺材的後面。嗩吶鼓樂前面開路,行進緩慢,爲的是讓親人在世間多停留一會兒。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刪除。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