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炒豆豆

2020年的春節,中國大地,被一場突如其來冠狀病毒肆虐,人們在驚慌,恐懼,糾結矛盾及期待中,度過初一,熬過了十五。

早春二月即將到來,在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的傳說:寓意是,龍擡頭必戲珠!因爲沒有珍貴的珍珠瑪瑙,所以用五谷代替。古歷二月二這天,家鄉的人們便把炒豆子,當成神聖的使命來做,讓不同顏色的紅豆、黑豆、綠豆、白豆、黃豆經熱鍋爆炒後,紅豔豔,綠油油,黃橙橙,白晶晶的,活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這粒粒豆珠像極了僧人手中待穿的佛珠,即高貴又平凡,滿足人們口福的同時,又極具觀賞性,我不僅感嘆先輩們的超凡智慧,更驚訝中華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少兒時,每到古歷二月二這天,一大早,母親就開始忙活,到麥囤裏端一簸箕顆粒飽滿的小麥子後,又在牆上拿下一串玉米棒子,續而從儲存各種豆子的壇壇罐罐裏倒出分量等同的豆子。那些五顏六色的豆豆,凝聚着父母辛勤勞作的汗水,當母親看着自己的勞動果實,她微笑着束上打了補丁的小花圍裙,一邊往竈膛裏點火,一邊吩咐正在炕上和我剝玉米的哥哥給她當下手拉風箱。

在北方(甘肅隴東)鄉村,廚房裏的竈臺和土炕是連在一起的,竈臺和土炕中間有一木欄杆隔離。竈臺前面有一口大鐵鍋,口徑有50公分,深有35公分,鍋底較平,無論是,煎.炸.燉.炒.煮,蒸饃饃,烙餅子全靠它了,後面的小鍋,一般都是做湯用的,小鍋距離炕邊欄杆20公分遠。這樣的廚房格局,在過去六七十年代的鄉村,家家都一樣,不但飯做好了,炕也燒熱了,一舉兩得,經濟實用。我家炕上唯一一張蘆葦席子,每逢到冬天,我和哥哥放學回家直奔夥房,第一找媽,第二爭先恐後的爬上熱炕,手摸着油光鋥亮的席子,看着母親撿菜和面、擀面等、溫馨畫面仿佛還在眼前。

小腳母親跪在竈臺上,用鏟子不停的在大鍋裏翻炒豆豆,鍋內有劈哩啪啦的豆爆聲和鏟子撞擊鐵鍋叮當聲,豆香味彌漫了整個窯洞,炒豆子是個力氣活,母親一邊幹活一邊擦汗,哥哥歪着脖子,右手拉風箱,左手往竈膛裏放柴禾,讓鍋煤子塗了個大花臉,熊貓眼,我頓時樂了,哈哈哈,哥看你都成敬德了,母親笑着說:甭管了,吃豆要緊!趕快啦!這麼香的豆子多饞人啊!在那個貧寒困苦的年代,食物匱乏,能吃上炒豆子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

等到豆子出鍋了,出鍋的豆子,紅的像寶石,綠的像翡翠,黑的像瑪瑙,白的像珍珠,特別誘人,我急不可待,跳下炕,抓了兩把放進口袋,我吃着嘎嘣脆豆子,欣賞着色彩斑斕豆豆,感覺這豆豆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

那年我上小學三年級,二月二的中午,同學個個在書包裏,口袋裏裝滿了自家炒的各色豆子。下午是語文課,課堂上,老師神採飛揚朗讀課文。前面同學認真聽講,可後排的部分同學交頭接耳,打手勢,同桌間互換豆子,此處偷吃豆的聲音不絕於耳,個別調皮搗蛋的男生用豆子砸前面的女生。當時,只聽教杆鞭打桌子的聲音,啪,啪啪啪!老師發飆說:你們知不知道,現在是上課時間,偷吃豆子,搞小動作,一而再再而三,沒完啦!我若再發現個別同學吃豆子搗亂不聽話,就自覺滾出教室站到外面去……,等下課後,你們一個個把嘴巴撐大了往死裏吃,沒人管你們,哈,哈哈哈,哄堂大笑……

幾十年過去,兒時的快樂,家鄉習俗,媽媽的味道,老師的幽默,同學們的天真,時常浮現在眼前,有到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民俗文化傳統需要更多人去傳承,良好的家風需要血脈相傳……

在即將到來的二月二、龍擡頭的日子裏,我如同當年的母親一樣下廚房,炒上一盤紅豔豔的花生米,再炒一盤黃黑混搭的油豆,打開一瓶紅烏蘇「新疆啤酒」,舉杯遙祝家鄉父老鄉親,老師,同學們健康平安,吉祥如意!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度過當下的難關。讓二月春風驅散陰霾,讓二月的春雷劈死病毒猛獸,讓祖國人民在一片祥和氣氛中,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讓所有美好像風雨過後的彩虹一樣多姿多彩。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