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百佳牛肉面推鑑:這幾家老字號牛肉面,讓你體驗“舌尖上的內江

說到內江的小吃

非牛肉面莫屬!!!

作爲地地道道的內江人

我們可以早上吃牛肉面、中午吃牛肉面

晚上繼續吃牛肉面

外地來的小夥伴來到內江

恨不得也頓頓吃牛肉面

今天

讓我們繼續開啓“邦泰杯”

內江牛肉面品牌推廣系列活動

探訪“內江百佳牛肉面”——

木子家姜絲牛肉面

現做現賣,“姐妹面館”前排長隊

在市中區新華路,要問哪家面館信譽度高、味道好,大家的答案幾乎是一致的——“姐妹面館”。

“這家面館的面好吃,我曾多次看見老板炒臊子,用的全是上等牛肉。”市民張女士長期在“姐妹面館”吃面,對這家面館的品質和老板的人品都信得過。

張女士口中的“姐妹面館”,其實叫做“木子家姜絲牛肉面”,由於店老板是兩姐妹,因此大家喜歡叫“姐妹面館”。兩姐妹中,姐姐名叫李杭原,妹妹叫李瓊,店名中的“木子”則是取自姐妹倆的姓,姜絲牛肉面是該店的特色面。

▲姐妹倆(左爲李杭原,右爲李瓊)

“木子家姜絲牛肉面”面館不大,由兩間十平方米左右的小門市連通而成。姐姐李杭原說:“雖然店面不大,但每天前來用餐的顧客絡繹不絕,經常在門口排起長隊。”小編到店時,特色姜絲牛肉面已經賣光,於是點了一份紅燒牛肉面,一塊塊鮮香軟嫩的牛肉,配上勁道爽滑的面條,讓味蕾得到了最大滿足。

姐妹倆最看重的就是食材的品質,姜絲牛肉臊子使用的全是牛大腿肉,紅燒牛肉是牛腩。姜絲牛肉面雖然在店內銷量最好,但爲了保證其新鮮的口感,店內每天都控制食材的進貨量,做到當天現做現賣。店內所用的醋全都是原裝保寧醋,搭配上面條和牛肉,口感更佳。

開面店之前,姐妹倆都是家庭主婦。2012年,爲了照顧孩子讀書,同時賺錢養家,姐妹倆便到新華路開了一家面館。剛開張時,由於沒有名氣,兩人的手藝也不成熟,生意十分清淡,她們打起了退堂鼓,想換一個行當。但細想,開面館雖然累苦,好歹有半天時間能自由支配。於是她們選擇了繼續開面館,並潛心研究做面的手藝,僅姜絲牛肉面臊子,姐妹倆就研究了十幾種炒制方法,其他臊子的配方也都經過了多次調試。

隨着好味道逐漸調制出來,面館生意有了好轉,姐妹倆每天清晨5點多就要起牀到菜市場挑選當天所用的食材,忙到早上7點,李杭原還要回家一趟,照顧上小學的女兒起牀。店內沒有請員工,姐妹倆從清早一直要忙到下午閉店,疲憊再次讓兩人產生了放棄的念頭。這一次,是顧客的信賴讓她們堅持了下來。

▲色香味俱全的紅燒牛肉面

李杭原說,有幾次自己因私事臨時關了店,第二天開店時,就有許多顧客來關心自己,並表示不希望她們的店停業。

“做了這麼多年生意,自己也在其中收獲了很多快樂和朋友。”李杭原說,有一位姓陶的顧客幾乎天天都在自己的面館吃面,有時候出門旅遊還會給自己和女兒帶些特產,這讓她很感動。顧客的認可,就是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博利面館

做面需要倔強和耐力

位於市中區太原巷24號的博利面館,因爲做得一手好面,被人們贊許有加。

老板陳世憲表示,烹飪一碗好吃的牛肉面,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還要迎合消費者的味蕾,很考驗手上功夫。就拿牛肉臊子來說,原料的選擇、火候的掌握等,都是一門學問。

“清晨,商販將新鮮牛肉送到店裏,通過清潔、瀝水、切塊備用,將上好的辣椒、八角、桂皮等炒香,放入牛肉翻炒,這其中少不了讓人回味無窮的豆瓣醬。我們的豆瓣醬加入了特制祕方,從老姜、豆瓣到香料的配比,都有嚴格要求。翻炒入味後,加水紅燒的過程最多持續一個半小時,否則肉制過於鬆軟,有失筋道。”陳世憲介紹。

▲門店

據了解,十多年前,陳世憲就與牛肉面有着不解之緣。2001年陳世憲從機牀修理與裝配行業下崗,迫於生計,決定轉行開一家餐飲店,專賣面條和羊肉湯。

“那時候,店子在文英街,人流量大,加上面條和羊肉湯的味道好,生意很不錯。早上做面,中午和晚上賣羊肉湯,收獲了很多老顧客。有顧客提出羊肉湯味道極佳,但面條的味道還可以再提高。”陳世憲表示,做任何事都要有永不服輸、迎難而上的精神。自那以後,他開始認真閱讀烹飪面食的書籍,外出品嘗特色面食,通過不斷嘗試和創新,做出來的面食越來越受歡迎。

▲牛肉面

今年3月,陳世憲將面館轉到太原巷後,專心做面。他說:“博利,寓意博大精深中獲取效益,烹飪一碗好吃的牛肉面並非易事,不僅需要通曉很多知識和技巧,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我看來,做面就如做人,需要一份倔強和耐力。”

面緣快餐

與面結緣,用心做好每一碗面

市中區臨江小區面緣快餐店裏,前來用餐的市民絡繹不絕。

老板邱發兵表示,牛肉面要好吃,主要在於面條、牛肉、辣椒油。選用雞蛋面條、新鮮牛肉,用豬大骨熬制高湯。下面條時要掌握好火候,準確知曉面條的軟硬度;做牛肉臊子時,也要拿捏好燒牛肉的火候,制作出來的牛肉才會硬度適中,沒有腥味。辣椒油是牛肉面味道好壞的關鍵,邱發兵祕制的辣椒油美味十足,得到了食客認可。

“與面有緣分,就要用心做好每一碗面。”邱發兵說。今年53歲的邱發兵老家在東興區雙才鎮。小時候,邱發兵特別喜歡吃面,但由於家庭條件差,家中很難吃上一次面。

▲面緣快餐

有一次,父親帶着邱發兵到鎮上去趕場,他們走到場鎮一家面館門口,被面條的香味吸引了。“你要吃面條嗎?”看到邱發兵站在門口,老板招呼道。

見兒子舍不得走,父親上前讓老板給兒子做了一碗牛肉面。“那牛肉面太好吃了,我連面湯都喝得一幹二淨。”邱發兵說,從那以後,他就立志今後要開面館,在滿足自己的同時把美味帶給更多人。

20歲時,邱發兵到內江餐館學廚藝,其間,他專門學習了煮面的手藝。2004年12月,邱發兵的面館在市中區南環路正式營業,取名”面緣快餐“,以經營牛肉面、酸菜牛肉面、雜醬面等面食爲主。

▲牛肉面

開業以來,邱發兵堅持到市場採購新鮮食材,嚴格把關,保證了牛肉面的味道。

14年來,邱發兵始終堅持良心經營,用心做好每一碗面,以優質的服務、獨特的美味贏得了顧客肯定,回頭客衆多。

老字號夫妻面

“黃媽”最愛做牛肉面

“七十二行,最愛面條行。”這是東興區興盛路老字號夫妻面館老板娘黃俊英的座右銘。

寒冷的早晨,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暖胃又暖心。十多年來,黃俊英送走一批又一批來店裏用早餐的學生,用味道留住學子們的鄉土記憶。許多孩子考上大學,放假回內江,還會專程來品嘗一碗“黃媽牛肉面”(學生們習慣叫她黃媽)。

原來,老字號夫妻面館距離六中大約150米,不少老師和學生喜歡這裏的牛肉面,好吃,而且價格公道。

▲夫妻面

據了解,該面館以紅燒牛肉面爲主,姜絲牛肉面、鴨腸面、雜醬面、鹹鴨蛋、煎雞蛋等爲輔,滿足不同顧客口味。

老字號夫妻面店只有34平方米,除了竈房,只能擺下五六張小桌子。黃俊英說,店子小,成本低,她和丈夫、兒媳共同打理。

黃俊英今年57歲,1981年進入河壩街橡膠廠工作,1989年辭職下海。最先做冰糕、雪糕生意,後轉行賣煙酒、開網吧等,從事了十多個行業,最終確定開面館,賣牛肉面。“面館生意雖小,但風險小。”黃俊英說,之所以放棄其它業務專心開面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從小在內江生活,不管是吃素面還是臊子面,都感到特別幸福。

▲加蛋姜絲牛肉面

13年前,黃俊英第一次開面館時,選擇在市中區邱家嘴車站旁邊。後來遷至桂湖街等多個地帶。最終,興盛路旺盛的人氣讓黃俊英“定居”下來。

談起牛肉面,黃俊英最感慨的是價格漲得太快。“我最初經營面館時,二兩面只要兩元。隨着物價上漲,面的價格逐漸漲到2.5元、3元……直到現在9元。”黃俊英說。

▲紅燒牛肉面

“做好一碗牛肉面,最大的訣竅在於食材質量要好,如用新鮮肋條牛肉,味道濃烈,湯汁能在面上掛得住。”黃梭英說,燒牛肉不能用高壓鍋壓,得“三慢”,即“慢燒”“慢翻”“慢加鹽”。另外,燒牛肉不宜爆炒,水燒幹了不宜用冷水,否則會讓牛肉收縮,影響口感。

“調料必須配齊,如八角、草果、香葉、陳皮、老姜和花椒等。”黃俊英透露,所有調料一要正宗,二要用布包緊,避免跑漏而影響口感。

老字號夫妻面館榮獲了“誠信商家”榮譽稱號,並被內江市餐飲烹飪協會評爲“十大名面館”。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