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餅蘇州人肯定都吃過!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說起中國南北飲食最大的差異,我們很容易想到一點,在主食方面,北方吃面,南方吃米。

的確,在南方,日常的主食就是白米飯,而很多北方小夥伴的菜單裏,每天接觸吸收最多的主食則是各式各樣的餃子、面條、包子……

當然現在大家其實早已經什麼都吃了,但蘇州人在吃面食上其實也是很有底蘊的,除了著名的蘇式湯面外,江南吃客們在吃餅方面也是自成一派。

早餐界的領袖之一,大餅

大餅即燒餅,蘇州人有句老話“公子落難,大餅當飯”,大餅的性價比之高,由此可見一斑。改革開放前,大餅的樣式有四種:

圓大餅,最普通,餡心有點蔥,所以也最便宜,三分錢一塊;橢圓的,則是甜大餅,咬開一包糖汁,喜歡的人也不少,也是三分錢;長方形的大餅賣得最貴,油酥面包蔥、豬油餡心,以前賣五分,現在貴了點,大約要一塊多了;

另外還有一種狹長的,長得有幾分像官員上朝手捧着的“笏板”的“芝麻長大餅”,現在基本上不見了,這大餅長有尺許,寬卻僅有寸把,油酥面,沒餡,略有點甜,口感又酥又脆,有點類似於南通亭林脆餅,但吃起來決不會掉渣,價錢算是中等,四分錢一塊。

說到大餅,油條就不能不說。在所有的點心中,沒有比它倆更搭配的了。

油條,也稱“油炸檜”,應該起源於蘇州,但時至今日,習慣將油條稱爲“油炸檜”的蘇州人,似乎也不太多了,反不如杭州、無錫習慣稱此爲“油炸檜”的人多了。

許多人都覺得,吃一口大餅,再吃一口油條,那滋味總不如“大餅夾油條”來得有滋有味。除了“大餅夾油條”之外,還有許多人喜歡在“大餅夾油條”的基礎上,再夾一塊蔥豬油糕,吃起來尤覺得香脆軟糯,甜鹹適中,別有風味,確實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蘇州人對大餅的鍾愛,我可以舉一個我的吃貨朋友的例子給你聽。我這朋友最近到海南去出長差了,兩個月沒法回蘇州,就是想念那一口蘇州大餅,你猜怎麼着?

她居然讓她媽媽快遞了40塊大餅去海南。這大餅錢是80塊,郵費也是80塊。。。。呵呵,反正我已經獻上了我的膝蓋。

早上賣大餅,下午蟹殼黃

大餅一般都在上午供應,下午餅店多以供應蟹殼黃爲主。這是大餅的精華版,餅身只有大餅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在用料上卻要講究得多,加工工藝也更精細。蟹殼黃又稱火爐餅,色如蟹黃,故而得名。

蟹殼黃餡心有鹹有甜,鹹味的有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味道獨特。最受人歡迎的則是蔥豬油餡。

“老虎腳爪”餅如其名

蘇州的大餅店,下午一般都還有“羌餅”供應,乍一聽,就能讓人聯想起西域風情。有的說這本是回民食品,也有的說它是軍糧,但也有一說,則認爲此餅應稱爲“傖餅”。說不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羌餅逐漸開始淡出市場,二十多年前,上海、蘇州一帶還能算流行。

可到了今日,羌餅在蘇州也基本算是絕跡了。還有一種稱之爲“老虎腳爪”的點心現在也很少見了,顧名思義,它的得名應該是因爲形似虎爪。

面衣餅,最省事的童年美味

三四十年前,油氽面衣餅到處都有,家家餅店都有賣。餅身是圓的,直徑大約六寸光景,周邊厚一些,越往裏面越是薄,最薄處一經油氽後,大小不等的圓洞都會露出來。厚邊很好吃,鬆鬆軟軟,也有嚼勁,薄處更加美味,既香又脆,絕對比印度薄餅要好吃得多。

這些餅都是蘇州人早餐或者下午茶時間墊飢、享受的小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小吃貨成長爲老吃客。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