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
拼音GānLán
英文名stemandleafofCabbage
別名藍菜、西土藍。
出處出自1.《本草拾遺》。
2.《胡洽百病方》:甘藍,河東隴西多種食之。漢地甚少有。其葉長大厚,煮食甘美。經冬不死,春亦有英,其花黃,生角結子。子甚治人多睡。
3.《本草拾遺》:甘藍是西土藍,闊葉可食。
4.《綱目》:甘藍,亦大葉冬藍之類也。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原形態甘藍二年生草本。一年生莖肉質,無分枝;基生葉多數,紙質而柔嫩,葉片長圓狀倒卵形或近圓形,層層包裹,成球狀體、心狀體或扁圓形,重可達2-2.5kg,外層葉片淡藍綠色,被白粉,肉質葉片乳白色,長和寬達30cm,基部驟窄。二年生莖有分枝,具莖生葉,基生葉藍綠色,具白粉,質厚,葉片寬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全緣或邊緣具淺鋸齒,基部具淺耳;莖上部葉有明顯鋸齒,基部抱莖;最上部葉線形。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大;萼片4,黃綠色,光滑無毛,基部成囊狀;花瓣4,乳黃色,瓣片爲寬橢圓狀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8-19mm,先端鈍圓,基部具細長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藍長10-11mm,短雄蕊長9-10mm;雌蕊1,子房圓柱形,花柱略細,柱頭膨大,具喙。長角果圓柱形,長6-9cm,具短喙。種子圓球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各地均有栽培,作爲主要的蔬菜和飼料。
栽培多於復、秋季採收,鮮用。
性狀性狀鑑別莖肉質且短,扁平圓形或圓錐形,直徑10-40cm,被層層葉片包被。葉片自外層向內漸小,鮮時圓形、倒卵形或闊腎形,主脈較寬;外層葉片綠色或藍綠色,內層葉片乳白色,全綠或邊緣具淺鈍齒,質厚;幹燥葉片淡黃棕色,質薄。氣徽,味淡。
化學成分根含葡萄糖豆瓣菜素(gluconasturtiin)。全株含有11種葡萄糖異硫氰酸酯類(glucosinalates),其水解產物中有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3-甲亞硫酰基丙酯(3-methylsulfinylpropyl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4-甲亞硫酰基丁酯(4-methylsulfinylbutylisothiocyanate),告伊春(goitrin)等。還含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22-去氫菜油甾醇(22-dehydrocampesterol)。種子有的含葡萄糖異硫氰酸酯量比全株高10倍。種子油中含大量的芥酸(erucicacid),亞油酸(linoleicacid)和亞麻酸(linolenicacid)。
藥理作用種子提取物有某些抑菌作用,全草幾無抗菌作用。其葉(加熱處理)應用於局部有刺激作用,可緩解膽疾痛。同屬植物種子中所含的揮發油,性質與芥子油相似,對細菌、真菌及酵母菌有抗菌作用;有人報告,它的某些變種需在室溫中貯存幾天後,方有抗菌效力。也有報告其果皮中的黃色固體爲抗菌成分。
炮制淨制:取去根甘藍,除掉不潔的外葉,洗淨用。
性味甘;平
歸經胃;腎經
功能主治清利溼熱;散結止痛;益腎補虛。主溼熱黃疸;消化道潰瘍疼痛;關節不利;虛損
用法用量內服:絞汁飲,200-300ml;或適量拌食、煮食。
注意胃有積滯者宜慎。止痛宜鮮品生用。
各家論述1.《千金·食治》:久食大益腎,填髓腦,利五髒,調六腑。
2.《本草拾遺》:補骨髓,利五藏六腑,利關節,通經絡中結氣,明耳目,健人,少睡,益心力,壯筋骨。治黃毒,煮作葅經宿漬色黃,和鹽食之。去心下結伏氣。
摘錄《中華本草》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