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講萵筍他們家不得不說的故事。
夏天的油麥菜長勢旺盛,中心那條梗總是異常發達,我媽每次都直接手起刀落切成片,跟葉子一塊兒炒。
越吃越覺得,油麥菜的口感,從葉到梗,咋跟萵筍這個菜這麼像呢?感覺好像沒“筍”的萵筍。
哈,這一次還真猜對啦。油麥菜,萵筍,加一個生菜,它們統統是一種植物——
萵苣
Lactucasativa
菊科,萵苣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莖上部分枝,基生葉及下部莖生葉不裂,葉子倒披針形、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邊緣波狀或有細鋸齒。花序分枝的葉極小,卵狀心形,葉兩面無毛。頭狀花序排成圓錐花序,瘦果倒披針形,長4毫米,淺褐色,花果期2-9月。
萵筍
萵筍的花,油麥菜和生菜的花也長這樣
萵苣,簡單地說,是一種植物的統稱
成員形態各異,葉片有大有小,個頭有高有矮,體型有圓有條……在菜市場上名字各不相同,吃着都滑溜鮮嫩,微苦可以忽略,它們都是同一種植物,如假包換的,萵苣。
全世界的萵苣都起源於地中海地區
古埃及人大概最早種植萵苣,不過他們種植的萵苣只能說是今日萵苣的祖先,還不是我們現在吃的萵苣。
可以肯定的是,古埃及人不僅吃萵苣葉子,還用萵苣籽煉油。距今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墓地出土的原始口紅,裏面就混有萵苣籽油。
既然埃及人吃,希臘人當然也很快就弄回去吃了,希臘人和羅馬人都認爲萵苣有溫和的鎮定和止痛作用,萵苣的學名lactuca這個詞有牛奶的意思,就是指萵苣有白色的乳狀汁液。
萵苣到中國比較晚,一般認爲約公元5世紀傳入
萵苣顯然不是很挑揀環境,很快成長於大江南北,到唐朝時已經是比較常見的蔬菜。
萵筍深受中國人的喜愛
中國人一般把萵苣叫萵筍,因爲一千多年來,中國菜市場上最常見的萵苣,就是萵筍()這種蔬菜,叫做莖用萵苣——顧名思義,專門吃莖的。
當然頭頂那撮葉子也能吃,口感爽滑,想我小時候吃炒萵筍,最喜歡的就是萵筍的腦袋尖兒,滋味特別鮮嫩。
萵筍
莖用萵苣不一定是中國人培育的,但可說是中國人的特殊喜好。究竟爲啥中國古人特別喜歡萵苣莖而不是葉,說不清,反正全世界其他國家基本沒萵筍,流行的都是葉用萵苣。
常見的葉用萵苣是什麼呢?
↓
生菜
以葉片供食的萵苣品種。生菜在我國流行起來起碼要到20世紀,從它的名字上也可見一斑——西餐中總有這個植物的葉子,所以俗稱生菜。
生菜
小時候看過《格林童話》的一定記得《萵苣姑娘》這個故事,也就是迪士尼的動畫《長發公主》。說一對夫妻偷了女巫園子裏的萵苣,女巫就帶走了他們的女兒,取名萵苣,養在高塔裏,她每次都會順着女孩的長發爬進塔中,後來一個王子解救了萵苣姑娘。
萵苣姑娘的父母偷的萵苣,肯定不是萵筍,而是生菜。
歐洲流行的一直是葉用萵苣,童話裏也明確寫道,姑娘的父母用偷來的萵苣拌了沙拉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人的東西偷不得……
生菜沙拉
萵苣在歐洲
萵苣在歐洲,倒也沒有沿着希臘羅馬人的愛好代代傳承。中世紀的西歐人普遍不喜歡蔬菜,據說英國的萵苣種子還是16世紀時,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嫁給英格蘭的亞瑟王子時帶去的(你們要說她是亨利八世的王後,對,但她先嫁的是亨利的哥哥,亞瑟意外死亡後嫁給亨利)。
當時的歐洲人啥菜都生吃,鮮嫩的萵苣很容易找到用武之地。到今天,生菜是西餐中最常見的配菜。而生菜在古代中國不受歡迎,可能是炒着不太好吃吧。
生菜有很多變種
包括長葉生菜(萵苣)、皺葉生菜(萵苣)、結球生菜(萵苣)等,還有紫色、綠紫相間的變種,長得不一樣,味道都差不多,都是葉用萵苣。
結球生菜,這可不是蓮花白(卷心菜)。這是生菜的一個變種,也會卷心。
紫葉生菜
紅葉生菜
變種多了,就出現了一種不太像生菜的葉用萵苣,叫尖葉葉用萵苣,俗稱油麥菜()。
油麥菜
油麥菜葉片窄細,無論味道、形態還是基因,其實跟萵筍的親緣關系更近點,但它依然是吃葉的,可以視爲生菜的一個變種。
涼拌蒜泥萵筍
話說,有一種比油麥菜更像生菜的蔬菜,但它並不是生菜,也不是萵苣,那就是——
苦苣
CichoriumiviaL.
菜市場一般寫成苦菊,它是菊科,但不是萵苣屬,而是菊苣屬。它跟萵苣都是菊科,所以有些地方很像,但苦苣不是萵苣家族的一員,不是生菜的變種。
苦苣的花
我知道大家不認得拉丁文,我也不認得,也要查,但是你看看,苦苣的學名是不是跟萵苣家都不一樣?萵苣全家都帶Lactuca這個詞滴,意思是萵苣屬。
最後呢,再介紹兩種我們新疆分布的野生萵苣屬成員,它們是萵苣的近親。
阿爾泰萵苣Lactucaaltaica
分布於高加索、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地中海等地,在我國多見於新疆阿爾泰山區,阿勒泰、布爾津、塔城、瑪納斯、烏魯木齊、伊寧等地都有,帶刺。
野萵苣Lactucaserriola
歐洲、高加索地區、伊朗、印度北部等地都有分布。在我國則主要分布於新疆塔城、沙灣、瑪納斯、阜康、伊寧等地,山坡、石縫、草地裏都挺常見。
參考資料
《菜根小話·沙拉裏的萵苣世界》among
文/Eva
圖/360圖庫
編輯/則北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