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生葡萄,纏繞一枝高。”今年葡萄季又迎來大豐收。
不過,踏進水果店之後,種類繁多的葡萄簡直讓人挑花了眼。現在的葡萄品種如此豐富,有的明明看不出差別,價格卻大不一樣。到底哪種葡萄才最有營養?
葡萄的種植歷史悠久
葡萄人工栽培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8000年前的近東地區,也就是地中海東岸一代的國家。而我國關於葡萄的記載大概在殷商時代,距今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從植物學角度講,葡萄屬約有70餘種,葡萄品種約有8000個,其中栽培品種約100-200個。葡萄可分爲四大種羣:歐亞種羣、東亞種羣、美洲種羣、雜交種羣。這就是我們在市場上見到多種多樣的葡萄的原因。
在我國,最廣泛種植的葡萄就屬巨峯和紅地球。巨峯葡萄是國內大量種植的一種葡萄,原產地是日本,經過多次雜交才變成現在這樣好吃的味道。巨峯葡萄外表是黑紫色的,果皮偏厚,剝開能看到柔軟的果肉,呈綠黃色,咬上一口酸甜多汁;紅地球原產地在美國加州,外表看起來圓圓的,紅彤彤的。它與巨峯葡萄不同,皮更薄,也更好剝,吃起來口感脆脆的,非常香甜。
不同的葡萄營養也不同?
從營養學角度講,雖然不同品種的葡萄之間存在一定的營養差異,但差異其實不大。市面上常見的葡萄品種除了剛才提到的巨峯和紅地球,還包括戶太八號、夏黑葡萄、藍莓葡萄、無核白葡萄、金手指葡萄、紅玫瑰葡萄、玫瑰香葡萄、馬奶子葡萄等。
葡萄和提子是一個東西?
在超市購買葡萄的時候經常有這樣的疑問,爲什麼水果架上的葡萄,有的叫葡萄,有的叫提子?提子是不是葡萄呢?
實際上,葡萄和提子都是葡萄,提子只是廣東一帶居民對於葡萄的叫法。提子原先是歐亞種葡萄,最早從香港傳入內地,提子的這種叫法也起源於香港。當地居民稱這種進口的歐亞種葡萄爲“菩提子”,傳入香港後,粵語裏稱之爲“提子”。
因此,葡萄和提子只是葡萄的不同品種。如果一定要區別,提子相對粒大、皮厚、汁少,吃起來韌性更強一點。此外,提子和葡萄共用一個英文單詞,都是“grape”,紅提稱爲“redgrape”,綠提稱爲“greengrape”。這樣或許更容易理解。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最好連籽一起吃
葡萄中,除了之前所提到的基礎營養成分之外,其主要功能性成分是膳食纖維和多酚類化合物。
膳食纖維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具有緩解便祕、促進益生菌生長、血糖調節、增加飽腹感調控體重、預防脂代謝紊亂、影響礦物質吸收、預防某些癌症的作用。
葡萄中另一種功能性成分是多酚類化合物,包括花色素、白藜蘆醇及黃酮類,主要存在於葡萄皮中。
兒茶素、槲皮苷、原花青素和單寧類化合物,則主要存在於葡萄籽中。很多人都對葡萄籽提取物有所耳聞,有研究顯示,葡萄籽所含有的這些多酚類化合物的確具有抗氧化功能、心血管保護作用、降低某些癌症患病風險的作用,以及一些抑菌作用等。
如此看來,葡萄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就集中於葡萄籽和葡萄皮中,因此建議吃葡萄時嚼碎葡萄籽,吃葡萄也不吐葡萄皮。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爲了避免農藥殘留帶來的潛在風險,在吃葡萄之前一定要認真清洗葡萄。
此外,研究顯示,適量吃葡萄還有助於降低某些癌症患病風險、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血壓、有益於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並發症的控制。但糖尿病患者食用時要做到適時適量,並做好血糖監測;由於葡萄中鉀含量較高,腎功能不健全人羣吃太多葡萄也可能存在健康風險。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