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8萬多家門店的沙縣小吃,品嘗它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到原產地

擁有8萬多家小吃門店,因美食而爲人所熟知的小城,沙縣原產地究竟有何不同?趁着參加活動之際,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特意去品嘗了幾家沙縣小吃店。事實證明,這次真的只逛了幾家鵝鵝鵝已。

去了沙縣才知道,人家的扁肉是專賣店,人家的燒賣是水晶的,人家的拌面才是面,人家的板鴨遍布大街小巷,就連燒餅都有工作室。總之,又是別人家的。

出三明北站,十來分鍾車程便可到達沙縣的縣城。關於沙縣的由來,這裏用一句話概括:一條沙溪沉積成沙洲,進而逐漸形成沙村,唐朝時演變爲沙縣,縣名千年未改,沿用至今。

去廟門吃扁肉

廟門扁肉是很多人的推薦,上過美食節目,因最早在文昌廟開店而得名。“去廟門吃扁肉”,這句顧客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也成爲本店的招牌。經過幾次更換店面位置,1996年才最終擁有自己的門店。

扁肉的肉餡需要經過木錘持續地捶打,才能保證肉質纖維不變,口感嫩滑。美食就是如此,往往最平常的風味背後都蘊含着講究與精致,但這口美味卻又讓你念念不忘。

佳蘭燒麥

說到燒麥,我首先想到的是杯狀的那種,餡料是糯米、香菇和瘦肉。但沙縣的水晶燒麥和丸子大小差不多,裏面加了粉絲和肉丁,晶瑩剔透,狀如水晶球。品嘗時,蘸上豆豉油才有靈魂。

春蘭燒餅

隱藏在班厝巷裏的是不同家蘭字招牌的燒餅店,分別爲春蘭、羅蘭、香蘭、申蘭。這時,我的腦海裏也浮現出一個疑問,沙縣人貌似很喜歡用“蘭”字,它跟當地有什麼淵源,跟燒餅有什麼聯系,或者有什麼不同尋常的故事,畢竟邊吃燒餅邊聽故事我還是很樂意的。

李記小吃

給我的感覺更像一家特產店,小吃種類齊全,口味也不會差到哪裏去,只需打卡一家就能吃遍沙縣小吃的樣子。正因如此,它也淪落成我心中的遊客店。下回到沙縣,再來去品嘗下肥姐的。

沙縣板鴨

第一次吃到板鴨是大學舍友帶來的,他是大田人,還有一個是沙縣夏茂的——真正的沙縣小吃發源地。可夏茂的同學說,她的爸媽都在廣州開店,我們也就錯過了品嘗正宗美味的機會。

但是,不管是否正宗,那鹹香的美味依然在我心頭縈繞了很多年,以至於每次路過廈門篔簹湖時,看到湖中的那兩只白鷺雕塑,總會把它們想象成鐵板鴨。

沙縣板鴨遍布大街小巷,採用農田放養的番鴨,用鹽、姜醃制,竹籤撐開風幹,木炭地爐慢火薰制到金黃,香氣撲鼻,不膩不柴。

綠豆湯

夏日炎炎,有你超甜。逛到最後一定要來兩碗綠豆湯,簡直讓遊離不定的靈魂瞬間歸位。話說,這裏的綠豆煮得剛剛好,不會太爛也不會太硬,是夏日絕佳的消暑飲品。

如今,高鐵的開通縮短了沙縣與人們的距離,想要品嘗到真正的沙縣小吃也變得更爲便捷和快速。雖然是國民小吃,但想吃到真正的沙縣美味,還得到原產地。

——-我可是有底線的——–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